清苑百科网

被前员工指“强制购买体检卡” 平安好医生捆绑“平安系”仍难挽救业绩?

2023-01-20 11:36:56

来源:中科财经

与平安集团深度捆绑下,财报显示平安好医生业绩仍连年亏损

近期,记者注意到,黑猫投诉【投诉入口】平台有不少自称为平安普惠前员工的用户投诉“在职期间被强制购买平安好医生体检卡,几乎每个月都有硬性指标”。且据记者梳理,类似的投诉可追溯到2020年,多达2000多条。

而这背后,作为互联网医疗板块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01883.hk)业绩连年亏损,至今仍没有摆脱亏损局面。根据今年半年报,平安好医生今年上半年净亏损虽有所收窄,但亏损额仍高达4.26亿元,营收和毛利也同比继续大幅下滑。

作为平安系的一员,平安好医生一直以来与其母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捆绑,其中前五大客户中有三至四家为平安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且前五大客户历年来都为平安好医生贡献了近三分之一的收入。

此外,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是,自2019年开始,平安好医生的应收账款开始逐年大幅增加,从2018年的4.13亿元,迅速增至2019年的6.49亿元,至2021年应收账款为15.54亿元,2022年上半年应收账款继续同比增加12.85%至11.77亿元。

业绩连年亏损

平安好医生,隶属于平安集团,原名为平安健康,2021年年初更名,且同时其业务也从医疗切入预防和康复的全流程,是一家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主要业务包括健康服务和医疗服务。

2018年5月4日,平安好医生登陆港交所,创下2018年港股最大规模IPO,甚至股价曾在2021年2月16日冲上148.5港元/股,成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

与股价表现不同的是,平安好医生的业绩却是一直处于连年亏损状态。财报显示,2017-2019年,平安好医生分别净亏损10.02亿、9.13亿、7.47亿。

在2020年之前,平安好医生的战略是重点聚焦C端,2020年平安好医生进行了一次“换将”,老将王涛卸任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兼CEO,由方蔚豪接替,方蔚豪上任后带领平安好医生谋求战略转型,从C端转至聚焦企业端(B端)和金融端,试图从企业端寻求增长点。

战略转型后,2020年平安好医生继续亏损9.49亿元,至2021年亏损额扩大到15.3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平安好医生在财报中表示“亏损扩大来自报告期持续的战略升级,以及在渠道、服务和能力方面的费用投入持续增长”。

今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的营收和毛利继续同比大幅下滑,其中营收为28.3亿元,同比下降25.9%,不过净亏损较上一年同期在减少,幅度收窄了51.6%,环比则减亏35.5%。但资本市场并不买账,截至9月23日平安好医生市值已跌破200亿港元,收盘价为17.16港元/股,市值为191.99亿港元,较去年最高点市值已跌去超1500亿港元。

且据媒体报道,在半年报发布不久,8月23日瑞银发布报告称下调了平安好医生收入预测,下调其2022至2024年收入预测17%至19%,并预计其下半年收入增长将保持低迷,维持中性评级,目标价由28港元降至23港元。

平安好医生并不是亏损的个例,可以说盈利问题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摆在互联网医疗企业面前共同的“魔咒”。

京东健康在经历了2017年和2018年盈利过后,也连年亏损,2019年和2021年分别亏损额9.72亿元、172.35亿元和10.74亿元。不过,2022年上半年,京东健康也实现了扭亏为盈,盈利2.23亿元。而阿里健康2019年-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1569.6万元、3.49亿元和-2.66亿元,业绩震荡起伏,不过亏损额远不及平安好医生。

此外,近一年以来,互联网医疗行业监管日趋严格,继去年11月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后,今年6月份国家卫健委正式出台《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在此大环境下,同时还面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企业的竞争,平安好医生要如何讲好互联网医疗后续的故事?

捆绑“平安系”

值得提及的是,业绩连年亏损背后,平安好医生与其母公司平安集团有着深度“捆绑”。

由于今年半年报平安好医生未披露前五大客户名单,以2021年年报为例,2021年平安好医生前五大客户占总收入的比例约32%,其中最大客户的占比约19%。而前五大客户中,包括平安寿险、平安银行、平安产险,均为平安集团的附属公司。

2019年和2020年同样如此,前五大客户中有四家均为平安集团附属公司,分别为平安寿险、平安产线、平安银行以及平安健康险。

2021年平安好医生与上述平安附属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包括为平安寿险和平安产险用户提供在线问诊服务,提高用户活跃度,和平安银行、平安普惠推出多种用户服务权益等,或将进一步加重平安好医生对平安集团的依赖。

此外,需要提及的是,近几年来,不少疑似平安普惠前员工的用户投诉在工作期间被强制购买平安好医生体检卡、保健品及洗牙卡等,投诉案例可追溯到2020年。

近期,一名自称是平安普惠前员工的用户刘明(化名)在黑猫投诉平台表示,平安好医生强制员工内部消化销售任务,用工作要挟员工购买十五六张体检卡,一张最少400元。根据该用户提供的图片资料来看,金额累计超1万元。

9月16日,记者联系到该员工,对方称平安好医生那边答应了退6张还没有过期的体检卡费用,大概两千多块钱,但还在走流程,退款还没有到账。

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类似刘明这样的投诉有2000多条,一位张姓用户表示之前在平安普惠滁州分公司上班,上级强制要求员工购买平安好医生卡,现在要求全额退款。另外一位用户也表示“在职期间公司要求购买平安好医生体检卡,每月一张,具体金额根据上级领导指示”。

记者注意到,上述投诉有不少显示已完成且消费者给出了评价,也就是说与刘明一样,有部分投诉者获得了相应的退款。根据会计录入准则,已形成的营收额,发生退款,计入应收账款。而巧合的是,自2019年开始,平安好医生的应收账款每年都大幅增加,由2018年的4.31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5.54亿元,2022年上半年该数值为11.77亿元,较上一年继续增加12.85%。

公司对于上述员工投诉平安普惠强制购买公司体检卡是否知情?应收账款缘何从2019年开始大幅增加,是否与上述大规模地投诉或退款有关?记者就此致函平安好医生,截至发稿,对方未予以回应。

欢迎加入读者群

阅读、爆料、交流

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

责任编辑:余坤航


鸡乐盒8.0下载 https://m.bamenshenqi.com/game/23769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清苑百科网版权所有